
因為疫情升溫的緣故,待在家裡的時間大幅增加。加上家人也開始work from home,為了讓自己在家的時間更舒服點,算是一個契機,我終於把擱置一旁的整理書拿起來讀了。
說起來這還是誠品敦南熄燈時購入的書籍,當時為了湊滿單筆5000NTD購書額度換紀念版限量會員卡時順手購入。結果一不小心拖了這麼久才開始讀,買書的速度真的遠遠不及讀書的速度啊。
會選擇購入這本書的理由也很簡單:書名所提出的一日丟一物的辦法看起來似乎可行,少量但定時的整理對我來說辦得到。在執行上沒有太大困難才有堅持的可能,太大刀闊斧的改變也許短時間內有效,但往往後繼無力很難維持;那就失去本來的用意了,畢竟整理與收納可是長期抗戰呢。
作者因為丈夫調職的緣故時常搬家。在一次從美國搬回日本時因為行李延誤一個月,在等待行李抵達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使用最低限度物品來生活的優點,甚至興起了那些行李沒寄來也無所謂的心情。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種奇妙的感覺:迄今為止多數的整理書都是由很擅長整理的人所寫,但會拾起這類書籍的應該大部分都是比較整理苦手的人?那麼開始行動的痛苦程度就會增加,而行為延續下去的機率就會下降,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三分鐘熱度的自我嫌惡中。但本書作者直接破題,說自己並不擅長整理,但不擅長整理並不是真正的問題,問題其實是東西太多。
在擁有的物品很多時,視覺上就會有一種凌亂感,相對來說只要空間內的東西足夠少,就算沒有刻意整理也能保持一定的整齊。沒有強調大刀闊斧的斷捨離,而是針對空間的寬裕能夠帶來生活與心靈的餘裕這點切入,以養成每天丟東西的習慣來取得雜物減量的效果,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很值得一試。除了以每天選擇丟棄一項雜物的方式開始外,作者提倡的捨物記錄——將所有捨棄的雜物記錄下來這點我也認為能讓整理這件事更容易堅持下去。平常整理物品時丟了就丟了,頂多在打包垃圾時會覺得啊這次丟了不少,但過兩天可能就忘了。然而透過紙筆記下丟棄清單後會成為一種依據,一方面會促使自己記得記錄今天的功課(?),一方面攤開筆記本時看到滿滿的記錄也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多,有成就感的同時也就更容易堅持下去。
透過一日丟一物,現在我在購買物品時更謹慎了。
好不容易逐漸減量的空間,若是又走回頭路開始累積不必要的雜物也是麻煩。基於這樣的心理,現在沒有非它不可、不是超級喜歡的東西都不買了,在面對真心喜愛而且想長時間使用的物品時也不會猶豫。說得極端點,可以說是完全不看價錢純粹以喜好決定是否購入,但每樣買回家的都是一時之選,就算多花一點預算也覺得很值得。
在捨棄多餘雜物的同時,也能夠按照書中所說的方式盡情使用喜歡的物品。一邊整理時很容易看到那些曾經是非常喜歡、捨不得用收起來後逐漸淡忘的東西。隨著放置的時間一久,從前那種珍惜的心情或許會改變,錯過了使用時機的物品只會變成佔空間的雜物。體認到這個事實後,我把一直以來珍藏的物品們一一取出使用,也重拾了當初購入時那份悸動的心情。
這麼做感覺很好。
捨棄雜物過多、無法確切掌握物品品項與數量的生活,就從一日丟一物開始吧!或許極簡生活還離得很遠,但那也無妨,至少在簡單生活的路上稍稍往前邁進了。
這樣就很好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