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 is here.

製皂|手工皂不小心做壞了怎麼辦?沒關係,就用熱製法重新再製皂吧!

相同配方的冷製和熱製皂色澤差別。是不是看起來很像黃玫瑰與它的乾燥玫瑰?

最近看書的進度很緩慢,看皂書(或者該稱皂譜?)的進度倒是挺快的。也擱置了很多事情沒做,進入認真打皂模式

繼第一鍋米糠絲瓜皂後、陸陸續續打了阿娥配方的超市皂變形(大豆油改以得意的一天五珍寶油代替)、椰子蓖麻去屑洗髮皂、以及自己試著調配方的家事皂。

本來冷製皂就是享受慢慢手打的過程,做好以後放上兩三個月慢慢熟成、看著自己做的皂顏色漸漸變淡,經過時間的催化後終於來到適切的酸鹼值,可以好好拿來使用。

本來是這麼想的,直到一場意外。

在我打著我的第四款皂:椰子五珍寶苦茶家事皂時,原本預期五珍寶油入皂都要打很久(打超市皂時從晚上七點打到凌晨一點遲遲無法Trace,整個想睡又傻眼只好暫時擱置、隔天早上醒來還沒完全Trace,大約是隔天下午兩點才完成Trace入模),正準備長期抗戰時被拖出門。一開始有點猶豫,因為感覺好像快要Light Trace了;可是上次超市皂讓我覺得好像Light Trace的時候是晚上十點,再堅持著打了三個小時到凌晨一點都還沒真的Trace。如果直接入模怕會失敗,於是想了想我還是先放著決定回家再續。

等到回家的時候只看到我的不鏽鋼杯和打蛋器一起變成了一塊皂。好了這時候懊惱崩潰也沒有什麼用,腦海中迅速搜尋著解決方案,想想應該只能用熱製法再製了。本來凝固的狀態是很漂亮的淡綠色,隔水加熱融了之後顏色迅速變深,一整個就像滷肉的顏色。咖啡色塊狀、加水之後像是醬汁的顏色,看得我整個好餓喔。一邊攪拌一邊有種錯覺,以為我現在做的不是再製皂,而是東坡肉之類的食物。

隔水加熱時為了避免底部燒焦,要適時的加入一點純水。大約融了兩個小時左右,整體已經由原本的固態變為麥芽糖狀,於是拿出來重新入模。雖然看熱製皂的部份好像大部份都會選擇揉製成皂球,但新手上路我還是決定用入模的方式做。在填充入模後再用手壓的方式把它捏得紮實一點,這部份因為皂體凝固得比較快,分秒必爭手速也得快。

雖然半路變成熱製皂有點可惜,畢竟打了很久、熱製以後油中比較營養的成份也會消失,但還好,還好它是家事皂,比較沒那麼難過一點點。換個角度想,熱製後可以馬上使用也是它的優點。果不其然,在泡了五分鐘的肥皂水後、我的製皂工具沖個水就乾乾淨淨了,不鏽鋼杯亮晶晶的程度讓人驚訝。PH試紙一量,酸鹼值落在PH8-9之間,確實是可以放心使用的狀態。

第一次熱製皂還算成功,雖然熱製的顏色比較深、相較之下會覺得醜醜的,和其他顏色白皙漂亮的冷製皂放在一起對比更為明顯。不過想想可能和添加物也有關係,在打皂後期加入的苦茶粉影響的不僅是色澤還有顆粒、洗感和清潔度都有差別;可能和添加精油的原理相同,添加苦茶粉後也加速皂化了吧。

帶著那麼一點點的不甘心,隔天我用了同樣的配方再打了一鍋皂。就像對比實驗一樣,想要知道扣除掉某些變因,它應該多久後Trace?總覺得在打皂之前心裡有個底、預先知道大概要打多久會比較順利些,不用擔心怎麼還沒好、或者突然就快Trace了兵荒馬亂來不及反應,在心理層面比較有餘裕。

一樣的椰子油:五珍寶油7:3,在前四十分鐘都看起來清清淡淡,在滿五十分鐘的時候開始有點Light Trace的跡象,於此時加入苦茶粉;在加入苦茶粉後整體變稠的速度加快,十分鐘後(也就是滿一小時當時)正式Trace可以準備入模。

原來我前一天只差五分鐘就可以搞定了。一邊這麼想著,覺得有點點可惜和扼腕;一邊覺得,難怪回來之後它會硬化得那麼誇張,畢竟家事皂入模之後很快就可以脫膜去晾了啊。況且椰子油基底的硬度會偏硬,會有這樣的結果似乎在所難免。

不知道熱製和冷製兩種不同作法的家事皂洗起來會有什麼差異?在新的一批晾皂完成以後就能實驗看看了吧,我很期待。

Exit mobile version